打造支部共建“红磁场”,实现铸魂育人“零距离”。一直以来,我院牢牢把握“学思想、强党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”的总要求,以党建引领为导向、以互促深融为抓手,持续性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、长效化、制度化,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、实干担当、奋发有为的自觉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充分发挥百年党史以史鉴今的资政育人作用、发挥党员干部“关键少数”的示范带动作用,以高质量党建夯实高质量根基、保障高质量建设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11月4日上午9:00,我院分团委副书记(学生)彭浩然带队7名志愿者前往塘窦社区开展常态化支部联盟共建活动,把党性锻炼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,针对长期卧床、行动不便的年老体弱党员改革创新党建模式。结合辖区实际,积极打造党员教育新阵地、打造“家庭中的学堂”,“一对一”“多对一”“点对点”结对送学帮学,做到学习形式联学、联建、联动,学习成果共享、共创、共进,真正实现党史学习教育“全覆盖”“不打烊”。塘窦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罗润、塘窦村第四党支部书记武国庆及多位老党员出席本次活动。
移动课堂送温暖,党史教育“不掉队”。志愿者与社区青年党员化身行动不便党员的“腿和眼”,组建移动学习小组,以党员中心户为单位集中附近党员,开展“送学到家”、实施“精准滴灌”,牢思想,强党性,践初心。社区采取支部书记领学、集体研讨交流等边学边讲边研讨的学习方式,深读细研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》。武国庆紧扣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这一党的理论观点,引导大家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坚守人民至上、站稳人民立场”的重要论述,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,人民至上是党的根本立场。党员交流心得体会,做深集中学习,确保学有所得、学有所获,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、往心里走、往实里走。
党员讲好身边事,宣讲走“新”更入心。老党员、“90后”党员轮流登台分享自身故事,变“书记讲”为“党员讲”、“一人讲”为“人人讲”,以身边人讲身边事、用“小故事”讲好“大道理”。68岁的武继友是一名资深党员,讲述了自己参与河道取水工作的真实经历,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众人展示了忠诚和担当的真正含义:那时是1978年,他们在秦淮河畔的铁心桥,以大队包干的形式专职从事疏浚拓宽河道、加固堤坝等工程,往往秋后出工,进了腊月才能回家,而出了正月又迅速回到工地,直至麦子近乎成熟,工程方才告竣;“90后”辅警何涛以其个人入党经历为切入点,围绕群众关心的社会治理等问题进行解读,深情讲述了党的理想信念、党的事业以及党员责任的重要性;老党员于秋林讲述了自己带头深入基层搞调研、听民声,带头帮助群众解难题、做好事,用党员“辛苦指数”换来群众“幸福指数”的经历……“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咱们社区生活环境越来越好,文艺活动也丰富起来了,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‘幸福’。”于秋林高兴地说道。接地气、有生气、冒热气,“微党课”改进传统党课的讲授模式,通过“以讲促学”激发每名党员的学习热情,更有内涵、更易接受,引导基层党员更受教育、更有感悟。
退而不休献余热,矢志不渝惠民心。社区治理得好不好,关键在基层党组织、在广大党员。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”一直是物信塘窦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理念,围绕“如何提升社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”这一问题,党员们畅谈心声感言,积极建言献策:要想打通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,就得在基层治理这千头万绪中下好“绣花功夫”,就得织密社区这张“服务网”,就得积极回应基层所想、群众所惑、百姓所盼。老党员们表示将会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工作,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从实际出发、向实践进发,到基层摸排问题、到一线查找根源,一如既往当好党委、政府的参谋助手,继续发扬“离岗不离党,退休不褪色”的政治本色,以实际成效赢得民心民意。
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,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。在新的形势下,我院将坚持学院特色与共建工作“两融合”,加强统筹协调、整合组织资源、狠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,积极探索支部联盟互联互动、积极打造学院与社区合作的新高地与新窗口,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,树立对党忠诚、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