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小的心理应激性事件。无论你在工作还是居家,无论是退休老人还是在家上网课的孩子,都避不开疫情给心理带来的影响。面对大规模的疫情,我们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平时不一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。
情绪方面:出现了对这场疫情的无法控制的紧张、担心、焦虑、恐惧,甚至出现对传染来源、对干预措施的抱怨、愤怒;也可能变得情绪不稳定,对人没有耐心。比如,每日新增的确诊人数让你感到非常恐慌、无望。
躯体方面:可能出现不自主心慌、胸闷、头痛、容易出汗,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、身体各种不舒服,容易疲倦、食欲下降、睡眠变差,甚至出现血压升高、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。比如有人在紧张状态下,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。
认知方面: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,总觉得自己可能被感染,对身体过分关注,并将身体的不舒服与“疫情”联系起来。觉得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危及生命的可能,难以相信他人和世界等。比如突然咳嗽几声后会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。
行为方面:出现逃避、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,又或者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、行为变得冲动、经常发脾气;开始饮酒、吸烟,或者饮酒、吸烟增加等,甚至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。
如果出现了以上的情况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
首先,优化信息来源渠道。目前网络上关于疫情的信息纷繁复杂,来源和渠道都很难保证。为了避免过多真实性存疑的信息干扰我们,建议大家尽量优化自己的信息来源,聚焦官方的、相对更具权威性的信息,不要偏信一些故意将疫情严重性扩大化以博取关注的标题新闻,相信国家和政府的力量。同时也要多关注一些利好消息,降低对疫情的焦虑和担心。
其次,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外界的联系。既然疫情限制了我们走亲访友,那不如建立起家庭群,进行网络拜年,这样既保持了过年的气氛,又保证了自身的安全。同时还可以通过班级群、同学群相互问候,了解彼此所在地的生活情况。所以,彼此间的信息沟通,能够让我们此时,亲友间的鼓励和支持对我们增加社会资源、建立牢固心理防线非常重要哦。
第三,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。长时间居家,你是否早已进入三餐无序的状态了呢?但其实,规律的作息不仅有利于我们提高身体免疫力,更有利于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,以更好地应对来自疫情的压力。
如果以上的方法都无法帮助到你,也非常建议你寻求专业的帮助,求助一些疫情防控心理支持热线。
这个假期,我们虽然不能出门和好友相聚,无法感受大街小巷的热闹红火,但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做菜、一起看剧、一起谈心,过年的仪式感不仅来自形式的热闹更来自情感的传递和延续。